星期五, 8月 12, 2005

正道‧流言

我已經忍了很久。
我不想評論人家的評論,這就像用髒話去罵人家說髒話侮辱人,那我跟他們有什麼分別?
但我還是忍不住了。
今天的蘋果頭條:

我看了蘋果、都市、am跟頭條都用這新聞作頭條。我看的報紙不多,可我真是totally fed up。

三宗鐵鎚襲擊案件,一死兩傷,死傷者均是柴灣區翠灣邨老翁。經警方調查後懷疑與該邨內一名老翁有關,現拘捕此老翁作進一步調查,警方相信事件涉及男女感情問題。

主要的骨幹大概在這裡了,當然,女主角還沒有出場。

好的,原來經警方猜測疑兇愛上同邨一名五十多歲的寡婦,見紅顏知己與其他街坊傾談投契,妒心中燒心生殺機。這樣的感情問題並不新鮮,注意力很正常的落在疑兇死傷者的年齡上。一名七十多歲老翁愛上五十多歲寡婦,蘋果有寫說他們二人在公園裡互餵飯盒,令其他邨民側目。頭條跟都市都像寫偵探故事一樣,說什麼警察抽絲剝繭,終於發現真相。頭條寫頭條像寫花邊新聞一樣,還另外加插了所謂的學者分析該案件說:老者為情所困作此等事情實屬鮮見,老者大多飽歷風傷,對感情事沒年青人看得緊云云。

以上的描述未必非常具說服力,我本已準備好那幾份報紙,可以提供詳盡仔細的例子寫篇文章。可是,我真的意興闌珊了。

不談使命,報紙本身的用處在什麼?新聞報導跟報章評論的分別在哪裡?報章可以有立場嗎?

我不細談。無論閣下對以上問題的答案為何,我已經不管了。

衛道之士。

但什麼是正道?什麼是正軌?

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做事要顧及旁人雙眼?什麼時候開始有那麼多雙眼睛在大家身旁監視著,期待有天在你旁邊側目,給你蔑視的目光?

panopticon

為什麼我們都以為自己所在的就是中心、我們的就是正軌?非同類的說是eccentric?

年前72歲的楊振寧教授跟27歲的研究生結婚,各大報章頭條報導,香港七百萬人不論對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者認識多寡,都紛紛談論。我曾親耳聽到某人說羞於與楊振寧這個名字扯上關係,更有不少人說楊教授恬不知恥,七老八十來娶個年青少艾不配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,應取締該獎項等等。及後依然有報章追蹤楊教授與新婚妻子外遊穿情侶服到處遊覽。

楊振寧教授,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,世界聞名,前妻死後數年娶了比自己小45歲的現任妻子。聰明若楊教授,難道事前沒想過輿論的反響有多大,對他們二人的影響有多大嗎?試問閣下明知走在街上被人唾罵,數以千萬人評論自己,還會固執為之?

楊教授比我們都看得透,他沒有管我們的感受,那些監視的目光。

生命是他的,他只是享受活著。

還原基本,我在跟自己說話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