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10月 28, 2005

《再見香港》‧老

繼續看黃小黛的日記,日記很多,相信需要花點時間看,真高興。
看完一本很好看的書後,想再重拾那種美妙的感覺很難,但願小黛寫得快點,我看得慢點。
在看她的《再見台北》系列,好想照辦煮碗寫一套《再見香港》,如果當旅遊誌一樣寫起來,我也可加長篇的《再見佛羅里達州》,短篇的《再見羅省》、《再見紐約》、《再見英國》、《再見番禺》,全都是我曾呆一個月或以上的地方(紐約是約一星期的,可是印象很深刻,有生之年一定再去的)。還可加外傳《雲南/麗江,我來也﹗》,想必會不斷擴充內容。
想學攝影,畢竟攝影快畫畫慢,在香港這個嘈吵趕急的城市,找閒情閒心畫畫真的十年不逢一潤,如果近一兩月不能重拾畫筆,該開始學攝影了,怎麼也要用方法按我的方式將這世上美麗的時刻記下。
我一直很熱衷於花心神在這種小project上,不知能不能化成職業?文筆、閱覽都要再下點功夫吧。如果有錢繼續無憂無慮的遊歷、體驗多好?將自己的嗜好變成挺好玩的吧?不好玩回來也就成了嘍。
發覺冒充專家/xx通真的太易,大部份人沒興趣/沒花時間把最簡單的原理搞清楚,只要略懂一二就可以裝模作樣。比如現在我可以裝成電腦/電器/photoshop/dc/ipod系專家,以及雲南旅遊通,全因生活需要和八卦八了點皮毛,有人問起只要說得頭頭是道,不結巴不前言不對後語那就成了。謝生怎麼能在網上成為專家,也是這麼一回事:「人家覺得你的意見管用,就讓你變專家了。」

人生第三次參加萬聖節horror nights,開始悶了。
i am departing from the American Queenie.
跟美國朋友sean多聊天,american accent又回來了,其他一起玩的香港人包括natalie都說聽不懂我說什麼。
「你好捲脷呀……」
「好slur o既先係american accent呀嘛~~呵呵呵」



行將23歲,但已經不想再去halloween horror nights、唱k、玩到三四點先返屋企、通頂、打牌、隊酒、落pub跳舞、flirt w/ random guys……老了?不知道貪新厭舊還是嗜好變了,真的厭了,反正來來去去都是一樣的事,總覺得這些太good setting太可預算結果的事情一點都不好玩,最少不會走進k房想:「今次會不會發生什麼新鮮事?」,而是「我仲有咩新歌識唱?」
好像慢慢不喜歡這種生活方法了,變得比較黏家和靜態?或許真的是。

近來想上些什麼烹飪課,在街上看到父親抱著兒女玩耍覺得很幸福。
想起看Sophie Kinsella的新書Undomestic Goddess,敍述女主角如何由名牌律師行的potential合伙人,陰錯陽差當了女傭人,並在小鎮上遇到真愛及愛上小鎮而放棄在倫敦高薪、受人尊重的工作。
心想:「頂,大鑊嘞﹗」
看這樣的書不是荼毒是什麼?
今次真係大件事……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